通胀高于目标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也越可能走高,而更高预期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降低通胀的难度也就越大。
历史经验表明对抗通胀“最后一公里”最为艰难,美国1月C++PI、PPI涨幅超预期验证了这一点。
德意志银行在周一的报告中指出,历史经验意味着美国可能会进入一段艰难时期,通胀率将持续高于目标水平。
关于为什么最后一个阶段往往是最困难?德意志银行给出了三点理由:
一是,通胀越接近目标,放松政策的压力就越大,过早行动和通胀再起的风险上升。
随着通胀开始下降,通常或出现过度紧缩和过早行动的争论。例如,如今市场越来越担心美联储是否可能会过度紧缩,并在过长时间内将政策维持在限制性范围内。
由于货币政策是滞后的,这样有可能将通胀推至目标以下,并导致不必要的产出成本。但如果政策放松得太早(就像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那样),通胀可能再次回归,此外对未来降息的预期本身也会缓解金融状况,反过来加剧通胀压力。
二是,当通胀是由暂时冲击引起时,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但二次通胀的影响可能更持久,而最初下降往往是最容易。
通胀急剧上升通常是由某种冲击引起的,如疫情后导致供应链中断,以及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但随着这些冲击消退,通胀率出现回落。
真正麻烦的是,这些冲击引发的二次通胀,这些通胀将更加持久。例如,如果能源价格在冲击后持续上涨,[_a***_]通常会将成本转嫁到其他方面,产生更广泛的通胀影响。
最初通胀是由商品和能源等消费篮子中波动性较大的组成部分引起的,但越来越多的粘性类别,如服务业,令整体通胀居高不下,一旦通胀走高,回落速度就会慢得多。
三是,通胀高于目标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也越有可能走高,而更高预期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通胀走高时,消费者和企业通常也会预期更高的通胀,当企业预期整个经济将出现更高的通胀时,他们可能会相应地设定价格。
同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通胀预期上升,他们通常会期望更高的工资涨幅来补偿实际工资。
反过来,企业可能会将更高的工资成本转嫁到价格上,这可能会导致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使通胀保持在高水平。
如今美国通胀连续三年多超过2%的目标,企业和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价格以较快的速度上涨。
此外,德银补充称,本轮周期还出现了显著的供给侧冲击,这些冲击与高利率的需求侧效应相互作用。通胀在高位停留的时间越长,嵌入预期的风险就越大,降低通胀的难度也就越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bagam.com/post/75496.html